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专题报告

作者:admin 时间:2018-05-23 22:20:00 点击:2349

甘肃省教育厅:

根据省教育厅《关关于上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题报告的通知》(甘教技函〔2018〕10号)要求,现将我院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

1.治理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甘办发〔2016〕50号)精神,在专业设置、校企哈做等方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实际,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在全省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率先完成了院长和董事长分设,制定了《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法人治理实施办法》,明确分设后“董事会职责”和“院长职权”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34条具体责权。建立了党委书记参与学院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将“三重一大”纳入办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涉及学院发展的重大事项以及关系学院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坚持公开透明,集体决策。建立了大宗物资招投标机制和管理制度,决策过程公开透明。通过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立。

2.师资队伍与水平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教师总数102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占教师总数的93%;校外兼课教师7人,占教师总数的7%;新专业储备教师35人;中级以上职称23人,占教师总数的2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4人,占13.7%;聘请了20多名在护理学等领域具有卓越成就的专家学者任教,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41%。

3.人才培养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紧密结合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确立了“人文立教,内涵立学”的办学理念和“以精准定位为原则,以充分就业为根本,以凸显特色为导向,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办学目标更加清晰。

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为确保增设专业的合理性可行性,近年来,学院主要领导带队,率教务处及教学单位负责人10多次深入北京、上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考察职业教育,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六研究所等高新技术企业调研设置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的可行性。通过充分论证,新增设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5个新专业,完全符合市场紧缺原则,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二是改革教学手段。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院积极探索项目导向教学法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等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是改革“教、学、做、赛”教学模式。推动专业教学实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由教材中心向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转变、课堂中心向实训中心转变,护理专业采用了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模式,学生分期分批交替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训;实践类课程的实训中心授课率达到90%以上,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依托护士节等节点大力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基本达到了“教、学、做、赛”一体化要求。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转专业以校内一体化教学工厂为平台,以操作过程为项目载体,学生以“准应用技师”的身份,在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的教学工厂进行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质量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强化,实践能力得到加强,从而立体化、全方位地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是着力改革教学方法。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用项目导向法提出了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先后选派10多名教师参加了各类高职高专教师教学方法培训,为深化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4.平台基地

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紧密契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开放办学、培育特色、服务社会”为原则、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2016年5月,学院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高新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

建成了口腔医学技术、助产、人体生命科学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康复治疗技术等多个大型实训中心,实践教学条件及综合指标均优于省内同类院校。其中人体生命科学馆(基础医学实训中心)陈列骨骼标本、断层标本、人体器官近2000件,运用了3D解剖、VR等多项高新技术,是目前西北地区面积较大大、馆藏标本最多、病理标本最全、数量最多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六研究所承建,是该所遴选确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甘肃唯一一个工业机器人示教基地,也是西北地区高职院校规模较大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中心、校企合作重点院校。

学院高新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将在基础医学教育、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社会开放)等方面的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提供服务保障。

二、主要成效

学院高新技术综合实训基地作为 “十三五”期间优化基本办学条件的重点项目,在基础医学教育、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科普教育、服务社会(社会开放)等方面将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中心建成后,承建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十六研究所主要领导于2017年11月5日来学院实地考察,举行挂牌仪式,并就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校企深度合作进行对接洽谈。

该中心机器人型号涵盖了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最典型的搬运、抛光打磨、装配、托盘流水线、物品盒流水线、码垛机立库系统及自动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等10个型号。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将在机电、制造、机器人、机加、维修等诸多方面与学院展开深度对接合作,将工业自动化现场前沿的实用技术应用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并在“双师型”教师派遣、专业带头人培养培训、工信部机器人技能大赛立项等方面提供无缝对接和得力保障,使学院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分析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学院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存在挑战,主要体现在办学特色不突出、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师资结构有待优化、科研实力相对薄弱、产学研结合缺乏科研的引领等问题。这种情形影响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既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既是高等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又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素质养成的需要。学院将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设计上,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研究,不断反思、总结,探索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体制机制,促进学院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今后攻坚举措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学院在办学方向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针对发展短板要有紧迫性、系统性工作思路。在驱动改革的具体措施上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把破解难点、整顿顽疾、培育特色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形成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加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受政策性因素影响,民办院校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引进难,教师普遍年轻,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加大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引进力度,选强配齐专业带头人,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坚持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同步提高,为教学中心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围绕医学类、机电工程类、管理类、服务类四大专业群建设,修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快建立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选拔及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把培养学科及专业带头人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二是要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发挥民办高校用人机制的优势,大力引进高职称、高学历、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保证实习实训课全部由“双师型”教师讲授。通过整改,“双师型”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

三是要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发展中出此案的问题,领导班子要切实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为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学院各方面管理。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省教育厅等六部门甘教厅〔2014〕74号《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系统改革方案。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要加大费投入。积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优化师资结构作为保障学院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设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工资待遇标准向教学一线倾斜,向高职称、高学历优秀人才倾斜的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教师住宿环境,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建设工会之家等生活服务设施,让广大教师安心本职,专心育人,切实稳定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五是要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制定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教师引进办法。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引进配强主要管理部门中层管理干部。健全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和专业负责人聘用选拔制度,完善教师外派培训、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挂职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引进、成长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要紧跟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狠抓“两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六是持续优化基本办学条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办学资金,优化资金配置,加快推进综合教学大楼项目落地,力争三年内基本办学条件综合指标优于省内同类院校。

七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育特色专业。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革,紧紧围绕培育特色专业配套改革措施,全面落实“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能力与充分就业对接”的目标。

四、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思路与举措

1.工作思路。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为指导,认真落实“1461”工作目标。即:一条主线贯穿——以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为主线;深化四项改革:专业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行政运行体系改革;加强六个方面建设:教学质量运行体系建设,党团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建设,平安校园建设和校园信息化建设。一个总体目标:全力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

2.主要举措。一是要以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为主线,以特色谋发展。要加快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新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力度,加快教考分离步伐。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2+1”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与中国航天第十六研究所校企深度合作对接,占领甘肃省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内涵发展制高点紧紧围绕医学类、机电工程类、管理类、服务类四大专业群培育专业特色,促进新建专业特长发展、错位发展。二是要深化四项改革,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对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优化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结构。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行政运行体系改革,实施校企合作工程,积极探索与中国航天第十六研究所等高新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突出实践应用。加快消除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邀请专家学者和行业高工进入职称评审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配套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三是要全力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举全院之力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扩大办学影响力的推进器和学院发展的稳定器,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由分管院领导督导,招生就业处统一协调,教务处、各教学单位协同跟进,切实加强就业指导,优化就业指导课,加大就业工作调研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对接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毕业生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衔接贯通机制,让专业对口和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稳定就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措施,定期举办毕业生校园双选会,有效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附件: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数据统计表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2018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