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 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院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实的实施方案》,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工作安排和全国高校“一站式” 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为推动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现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打造学生教育生活共同体,探索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加强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内涵
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体制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基础,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联结的学生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对育人方式的探索,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基本要求是学校、院系、职能部门等方面资源和力量下沉社区、服务学生,以多样化方式开展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最终目标是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系统工程,满足学生思政教育、事务办理、学业指导、心理帮扶、生活服务的线上线下空间、平台、资源、队伍等方面的需求。
三、基本原则
深入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要切实遵循“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有利于党建的引领、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把牢方向与遵循规律相结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2.坚持系统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合理设置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聚焦学生成长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步骤、有重点地取得突破。
3.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相结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推动学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遵循“一线规则”,即 “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引领作用,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内生动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健康成长、努力成才。
四、建设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理念,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全省各高校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以空间建设为基础, 以队伍入驻为关键、 以资源下沉为抓手、 以学生参与为动能、以数字赋能为支撑,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把高校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和平安校园样板高地,确保年底前实现全院全覆盖开展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工作目标。
五、建设内容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动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成立兰州科技职业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院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抓,分管院领导具体抓,学生处为牵头单位具体负责工作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组 长:呼小洲书记、孟 虎院长
常务副组长:孟光副院长、高建生副书记
副 组 长:刘晓伟副院长、魏鹏飞副院长、刘军杰副院长
成 员:学院各处(室)、系(部)负责人和各党支部书记。其中,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任务如下:
学生处:学生处作为牵头单位具体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实施;并于9月15日前在思政网开通“育人号”,同时填报任务书等相关资料;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社长(服务大厅)、楼长、层长、室长等的选配工作。
宣传部:宣传部负责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负责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设计与实施;负责学生社区政治思想工作的计划与开展;负责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制落实等工作。
组织部:组织部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党支部的设立、党员发展、党组织活动开展等工作。
团委、工会:团委、工会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工作,负责社区学生文体娱乐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
人文社科部: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心理咨询室规划建设工作;负责学生和教师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咨询等工作;负责开展学生人文关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工作。
马克思主义研部: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疑答惑工作;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实的实施方案》等工作。
招生就业处: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成长发展指导、就业服务、资助育人等指导服务工作。
保卫处: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工作;提高学生社区安全防范水平,打造学生社区网格化日常管理模式,构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平安社区;负责消防演练、地震演练等应急演练工作;负责预防火灾、燃气安全和防盗窃工作;负责预防电信诈骗、黄赌毒、邪教组织等工作;负责校园车辆安全运行管理等工作。
后勤服务公司: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负责学生食堂和校内各餐饮店铺的管理工作,检查监督各餐饮单位《兰州科技职业学院餐饮保障管理制度》情况,坚决杜绝各类食品中毒事件发生;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的治理和维护。
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区组织架构、健全的工作队伍、相对成熟的工作体制机制、配套的政策和制度,设立专门的预算经费支持,配备充足的建设资源、场地、软硬件条件等。(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后勤服务公司、财务处)
3.健全“四级网络”体系。深化党建引领实效。学校构建“学校—社区(学院)—楼栋—宿舍”网格化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社区(学院)集中管理、楼栋具体落实、宿舍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整合资源力量,推进党建进社区,推动学生党支部、基层团组织进驻楼栋,建立党员服务站、组建党员服务队、设立党员示范寝室、开辟楼栋党建文化墙、开设书记讲堂、开展党建主题沙龙,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学生社区思政工作新体系。(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组织部、宣传部)
(二)以党建为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过程”地融入到社区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中。
要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社区建设。学生党团组织要进社区,实现对楼宇、楼层的全覆盖;要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强化党组织和党员 的作用发挥;要将学生社区作为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不断增强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1.实施党建进社区制度。推进党建进社区,成立学生社区党支部,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学生社区全覆盖。制定完善党员责任宿舍网格化管理、党支部帮扶、结对共建等工作体系,建设并发挥学生社区党建思政园地、党员示范岗的特色平台作用,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组织部、宣传部)
2.实施学院党委进驻制度。学院党委进驻学生社区,院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到社区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1次,实现学院领导走进社区,联系社区学生,将学院发展建设理念、学科优势、文化传承、育人特色融入学生社区建设,将学院优势育人资源引入学生社区建设,建立学院特色育人阵地,形成学院与社区协同联动的良好机制。(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
3.实施专业系部联系学生制度。落实专业系部深入社区一线联系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动态,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系部委派专业老师,每学期进入社区一般不少于 30 次,做到常态化联系社区学生,不断创新联系方式,拓展联系途径,增强联系效果。(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各系部负责人)
4.开展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将学生社区作为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物理空间和组织单位,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融入社区、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同时,注重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特色和社区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设计,做到思政引领压实到学生一线,实施精准思政。 (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宣传部)
5.开展学生社区主题班会、党日团日。开展学生社区主题教育和学院文化建设活动。在学生社区举行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开展基于学生社区的校园文化、素质拓展等活动,将校训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资源的丰富内涵融入其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牢初心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各班辅导员、宣传部、团委)
6.组织社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组织动员社区学生开展普及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深入基层探民情,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工作,承担责任,奉献社会,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团委、工委)
7.打造特色鲜明的楼宇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以加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宿舍文化建设和评选优秀宿舍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社区“大家庭”概念;通过开展楼层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营造文明的寝室环境、和谐向上的寝室关系和健康活泼的寝室文化。 (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宣传部)
8.组织师生开放交流时间。依托学生社区每周定期进行师生开放交流,聚焦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由各系部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学生社区为学生解疑答惑。(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各系部负责人)
9.建设“学院文化长廊”。依托学生社区宿舍楼内走廊,构建学院风格化、多样化的多主题育人长廊,着重融合学院党和思政育人元素,彰显学院特色文化,在对学生的“沉浸式”教育过程中,增进思政文化育人实效。(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宣传部)
10.建设宜居宜学的社区文化。充分利用学院网站、校园广播、校报专栏等宣传阵地,重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一站式”建设过程中的进展和成效,具有特色的学生社区文化视觉识别系统,营造学生社区思政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通过举行社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社区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化社区思政工作内涵,创新工作路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并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宣传部、团委)
(三)推进队伍入驻,将优势资源、队伍和特色,“全员”地覆盖到社区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中。
着力推动多元育人主体扎根学生社区,引领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深入到学生中间,对社区治理和管理共担共享,着力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问题难题。通过领导干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教师等多方主体在学生社区入驻、办公、开展教育活动,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1.学院领导进学生社区。学院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学生,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生活状态、生活需求及发展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宣传部、办公室)
2.学院管理干部队伍进学生社区。学院管理干部联系学生社区,为学生提供思想引领、成长发展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宣传部、办公室)
3.党务队伍进学生社区。学院各级党务工作队伍在学生社区中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社区管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之中,突出发挥学生党支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和先锋示范作用,将党建引领落在实处。(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各党支部)
4.社区辅导员队伍进学生社区。全体学生工作辅导员吃、住、工作在学生社区第一线,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持久推进实施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并将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情况和效果纳入辅导员评价体系当中,开展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等工作。(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各班辅导员)
5.专业教师队伍进学生社区。组织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大学学业,做好学业规划,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研习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和探索,有目标地提升职业素养,合理构建发展路径规划。(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马列教研部、招生就业处)
6.后勤服务队伍进学生社区。组织社区内后勤组织及相关服务人员,如物业、食堂服务人员、楼长、宿舍保洁员等,为学生社区提供服务保障,吸纳社区学生合理需求及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及时落实,切实提升学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招生就业处)
7.家长队伍进学生社区。与家长队伍建立长效联系机制,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为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引领提供基础信息,有的放矢,加大教育合力,有效促成组织引领下的家校与社会联动。(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学生家长)
(四)引导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组织、支持学生参与 “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和建设。
1、激发学生内驱动能。推动学院(书院)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进社区,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党员进社区,发挥朋辈效应;通过学生全方位参与社区建设,形成“价值共育、文化共享、成长共赢”的生动局面。(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组织部、团委、工会)
2.发挥学生组织功能。由宿管科、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员等组成学生组织服务队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贴近社区学生实际需求的活动,积极为广大学生服务,在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组织部、团委、工会)
(五)做好条件保障,将成才服务“全方位”地输送到社区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中。
学院各部门要为“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措施。通过设立专项建设经费,建设一定面积的公共物理空间,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学生社区“最多跑一次”线下服务大厅和线上服务平台;为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人员提供政策保障;建设大数据集成平台等,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合理化的思想、学习、生活等需求。
1.设立“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通过“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的建设,更好地促进党建和思政引领压实到学生一线,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提高思政文化育人效能和学生满意度。(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后勤服务公司、组织部、宣传部)
2.实施学生活动空间改善工程。建立完善心理咨询室、辅导员工作室、学生党员活动中心、文化长廊等功能室,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学习生活需求。(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后勤服务公司、心理辅导老师、宣传部)
3.构建“虚拟学生社区”——学生“云成长”一体化大数据平台。通过制作和发放学生社区管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思政教育需求等内容,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形成数据报告。结合学生在校动态,通过电话访问、微信群、QQ 群、微博互动等形式更新学生社区管理数据并结合实时回访机制,为学业、交际、心理等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心理辅导老师、宣传部)
4.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成立匠心工作室,统筹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社区,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提供成长指导和发展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工作研讨交流,科学提升育人成效,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心理辅导老师、宣传部)
5.加强社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建学生社区心理指导工作队伍,面向社区学生普及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心理辅导老师、宣传部)
6.成长指导和发展服务进社区。将成长发展指导、就业服务、资助育人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指导服务工作送到学生社区,立足社区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双提升。(主要负责单位:学院学生处、招生就业处)
六、建设依托平台
省教育厅将依托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以下简称思政司)指导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以下简称高校思政网)建设工作综合管理云平台(https:/yurenhao.sizhengwang.cn/yzssq/)(具体流程详见附件2),将学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纳入云平台管理,实现申报登记、工作推进、总结提升,思政司审批认证、跟踪指导等全链条网络管理。学院思政网将开辟网上交流园地,联动线下论坛、研讨会、分享会等,推出系列线上话题访谈,提高学习分享的及时性和覆盖面。云平台将定期进行标准化数据采集,分阶段建设具有强适应性的基础数据库,多维度研究分析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情况,开放式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追踪社区学生关注的热点,挖掘学生社区建设的难点堵点,畅通“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信息收集、挖掘、反馈主渠道,打造体现思政、规律、紧贴育人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学生社区文化识别系统。
七、工作安排
(一)2023年9月15日前。全面启动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高校专题研究“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梳理和总结本校育人工作基础,谋划本年度工作目标、实施计划和预期成果。出台符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要求和自身实际的建设方案,统筹谋划建设目标、改革思路、重点任务、关键举措、进度安排、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并在9月15日前在云平台首页“建设高校申报入口”,上传加盖学校党委公章的《建设任务书》《数据采集表》,提出准入申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进行审核。
(二)2023年10月30日前。学院按照《建设任务书》,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坚持改革驱动,拿出真招实招,确保“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力求取得实效。学院以教育部思政司《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指南》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深化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在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方面,创机制、拿举措、出办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三)2023年11月30日前。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内涵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可示范、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要不断总结典型做法、凝练工作品牌、探索成熟机制,全方位展示工作成效,认真总结提炼“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重点撰写直观的数据、鲜活的案例、阶段性成效、特色做法等,学院于11月底前以学校党委正式文件向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提交“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进展专项报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组采取听取专题汇报、实地考察验收等方式对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成果进行实地督查并质量评级,动态调整建设台账,择优推荐参评教育部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创新基地。
八、实施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情况纳入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范畴,纳入学校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纳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检查督查范围。因此,学院各级党组织要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以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落到实处、抓出实效,确保应建尽建、全面覆盖。学院党委切实加强统一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保证党政齐抓共管,打破部门壁垒、明确权责划分、强化协调联动,统筹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
(二)目标导向,积极推进。学院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各类资源服务如何向社区汇聚,因地制宜制定社区建设短期和中长期规划,确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定期对标校准、复盘优化,确保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搭建覆盖组织、宣教、学工、规划、财务等内设机构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保障激励机制,从工作量认定、津贴发放、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为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人员提供政策保障,对取得突出业绩的教职员工予以表彰奖励,确保扎实推进。
(三)强化宣传,总结经验。学院宣传部要及时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将探索形成的有效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和政策举措,及时宣传展示工作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强化与主流媒体、新兴媒体的密切合作,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信息资源全媒体推送、全渠道宣传,深化工作成效。学院宣传部将在兰州科技职业学院门户网站开辟“甘肃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专栏,宣传展示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成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附件:
1.《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指南》
2.《云平台育人号和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2023年9月1日
附件1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
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指南
一、党建引领
(一)基本要求
1.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履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强化“一岗双责”,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作为常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重要议题,每学期专题研究,及时协调解决机制构建、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2.明确党委学生工作部门或其他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强化统筹协调、组织推进、管理监督,确保多方力量和资源在学生社区实现整合协同。
3.在学生社区建立党团组织,实现对楼宇、楼层的全覆盖,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线上线下责任区、先锋岗、工作坊等机制。
4.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完善“学生反映—集中转办
—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
(二)拓展要求
1.打破年级、专业、师生界限,在学生社区灵活设置党支部,积极与其他党支部结对共建。
2.创新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功能实现方式,强化党团组织和党员、团员的作用发挥。
3.将较为成熟的学生社区育人模式从部分学生覆盖向各年级各学段延伸,推动形成覆盖全校学生、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
二、队伍入驻
(一)基本要求
1.学校、部处、院系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一线规则”,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建立与学生常态化交流互动机制,及时解决涉及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实际问题。
2.辅导员在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做到全员覆盖、全时保障。
3.选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在学生社区担任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技能实训、项目实践、生涯规划等。
4.在学生社区常态化引入心理服务、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力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5.明确各育人队伍在学生社区的角色定位,完善选聘、培训、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实现各展所长、功能互补、合力凝聚。
(二)拓展要求
1.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带头担任学生社区“楼长”“层长”,校领导每周至少面对面与学生交流1次。
2.建立学生社区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校院两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到所联系的党支部参加1次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活动。
3.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每月“一对一”交流不少于2次,搭建师生交流平台,组织学业指导品牌活动。
4.选聘校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生社区兼职辅导员。
5.邀请两院院士、大国工匠、时代楷模,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党政领导干部、国企管理人员,以及“五老”等先进群体进入社区开展教育活动。
6.结合学校情况,整合资源力量,积极依托学生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有社区特点的教育品牌活动。
三、学生参与
(一)基本要求
1.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遴选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负责人。
2.组织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实践锻炼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楼宇管理。
3.建立健全以服务奉献为导向、以素质养成为目标、以经历认证为保障、以制度规范为基础的学生综合评价长效机制,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律能力。
(二)拓展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在朋辈教育帮扶、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的作用,在学生社区建立活动场所集群,培育品牌活动项目。
2.挖掘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富有学校风格特点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此外,发挥学生群体主观能动性,营造社区体育和美育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条件保障
(一)基本要求
1.在学生社区设置一定面积的公共物理空间,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满足学生学习、师生交流、生活服务、活动开展等需要。
2.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深入融入新时代伟大成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识别系统,形成特色鲜明的楼宇文化,实现理想信念、专业发展“浸入式”宣传教育。
3.为入驻队伍提供方便务实的办公、生活等条件。
4.建设学生社区线下服务大厅或线上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常态化提供便捷服务。
5.从工作量认定、津贴发放、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定、培训提升等方面为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人员提供政策保障。
(二)拓展要求
1.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公共物理空间,充分满足学生阅读、研讨、咨询、展示、健身、休闲等需求,建立健全学生社区软硬件建设。
2.建设大数据集成平台,深度挖掘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纪实数据,实现一键画像、过程记录、趋势预警、智能推荐、科学评价等功能。
3.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校内外煤体阵地,大力宣传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进展和成效,加强信息开放共享、共谋、共建、共享新型学生社区。
4.提高学生社区安全防范水平,打造学生社区网格化日常管理模式,构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平安社区。
附件2
云平台育人号和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
云平台包含育人号和数据库两个子平台。育人号是以高校为建设主体的自媒体平台,由高校自行上传信息,经高校思政网审核后公开发布,可全方位展示高校建设进展情况、特色做法、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果。数据库是云平台内部数据系统,供各地各高校即时掌握本地本校试点开展情况,将陆续上线可视化呈现、脉络式比较、趋势性预测等功能。
1.申请权限。云平台自主申请通道长期开放,思政司定期批量审核,高校思政网于审核后3个工作日内为相关高校开通账号。自主试点高校云平台账号申请入口已打开,请高校通过首页“自主试点单位申报入口”了解详情,及时下载填报《基础信息表》和《工作计划书》,按照要求完成线上提交工作。
2.建设育人号。根据教育部工作要求和省教育厅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安排,年底前实现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全覆盖,并于2023年9月15日前在思政网开通“育人号”和数据填报、建设任务书上传等工作,教育部将统计并通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情况。高校及时登录云平台育人号,填写本单位试点基本情况,完善项目进展、特色经验、规章制度等模块内容。各校根据本单位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及时更新相关内容,持续建设育人号。学校发布内容将在本校育人号页面和云平台首页同时呈现,其中优质成果和典型经验经高校思政网审核后在“成果展示”栏目推出。
3.填写信息表。高校及时登录云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填报本校基本信息:学生社区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情况;成果总结凝练、示范推广情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意见或建议等。
高校一站式云平台操作手册网址自行下载。开通育人号需要填写信息采集表和工作计划书,填报完成后审核通过会自动生成。https://yurenhao1.sizhengwang.cn/a/tzgg/221226/12036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