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发文

当前位置: 学院发文>

关于印发2017工作总结的通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12-29 17:02:00 点击:2017

兰科院发﹝2017﹞156号 

院属各单位:

经学院领导审核,现《兰州科技职业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印发你们,请院属各单位结合2017年度工作落实情况,制定好落实好2018年工作目标。


附件:兰州科技职业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2017年 12月20日

    附件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在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高校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更加巩固,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教学标准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现将2017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7年工作回顾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院董事会和党政领导班子认真思考“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高站位谋划学院发展,把优化办学条件作为基础工程,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加快培育办学特色,办学目标更加清晰,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一)推进全面整改,着力补齐发展短板

2017年,在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领导充分认识到依法办学的重要性、规范办学行为的必要性、提高管理水平的紧迫性,针对督导组反馈的问题,学院实事求是不回避、直面问题抓整改,一些制约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问题得到有效整改。2017年4月,省教育厅派出第三方核查组对学院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了现场核查,对学院在发展阶段克服资金紧张等诸多困难,大幅提升教职工工资,投入巨资优化办学条件给予充分肯定。通过督导组多轮督导、学院跟进整改,办学理念取得新突破,依法办学提到新高度,管理水平得到了新提升,师生精神面貌有了新变化,学院发展呈现新气象。

2017年6月,学院通过了首届毕业生教育质量考核验收。经考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学院立足办学基础,做实做强护理、数控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筹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口腔医学技术等新专业,医、工、管、服四类技术技能型、服务型专业群基本格局初步形成,针对近两年办学出现的问题,不断整改与完善,取得了明显成效,拥有焊接技术自动化、数控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生产型大型实训基地,明显改善了校内专业实训条件,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升管理水平为宗旨,以补齐短板为目标,建立了《首届毕业生教育质量考核验收专家组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台账》,确定了91项整改措施。目前与之对应的机构改革等工作正全面推进,学院发展呈现新气象。

(二)调整办学思路,促进学院内涵发展

学院领导班子静下心来,深入调研、认真思考“怎样培养人?”“如何促发展?”的问题,在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问题上展开充分讨论。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紧密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对原办学指导思想进行了全面修订,确立了 “人文立教,内涵立学”的办学理念和“立德树人,格致精业”的校训,“风清气正,教学相长”的校风,“有教无类,致知力行”的教风和“学问思辩行”的学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为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教学管理,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坚持“以系部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理念,在认真自查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管理中的短板和弱点,深入开展“教学质量年”创建活动,在教务、考务、教研、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等各环节强化监管,着力构建符合人才培养实际的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以全面规范为导向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工作量及工作业绩考核标准》《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学生保留学籍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重新修订,保障教学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为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制定了《公共选修课实施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公选课的管理。

其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强教材管理。严格落实一线任课教师负责把关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开设的课程选用教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用国家规划的教材,理工类、财经类和医学类专业使用近三年出版教材的比例达到80%以上,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选用教材的重要依据。

第三,加强专业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体系建设。以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调整修订了各专业课程结构,更新了课程内容,编制、确定了课程教学标准。新的课程标准紧贴岗位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召开了人文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会,就教学实际和学生诉求作了深入分析研究,开设了《形势与政策》《甘肃历史文化概论》《国学常识》等8门理论选修课。同时开设了《艾滋病·性与健康》、《中华历史五千年》2门网络在线互动学习选修课程,通过自由选课,集中授课、线上线下互动学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

第四,改革“两课”教学模式。为解决选修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到课率不高的问题,2017年秋季对选修课和“两课”教学进行改革,引入了“大器网”和“智慧树”网络在线课程,利用MOOC网络在线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聆听大师的课程。其中2016、2017级全部学生运用“智慧树”网络在线课程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五,“双证融通”取得积极进展。制定了“双证书”工作制度,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考试。2017年,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学院2014级学生过关率达到了95.3%,位居全省前列;另有163名同学考取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证书,102名同学考取了全国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

第六,实施第二课堂育人工程。结合专业教学实际,教务处积极组织各系各专业学生开展“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会计做账技能比赛”、“CAD制图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

第七,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深入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活动,坚持教学工作周例会制度、院领导听课、评课和学生评教制度,全方位实施、全过程监管、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2017年开展教学大检查4次,召开师生座谈会4次,督导听课50余节次,聘请学生教学联络员33人次,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及时整改教、学、管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优化办学条件,全面夯实办学基础

学院坚持办学条件先行原则,把办学条件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基础工程。

一是办学基本条件进一步优化。2016年底,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高新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了口腔医学技术、助产、人体生命科学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康复治疗技术等多个大型实训中心。其中人体生命科学馆(基础医学实训中心)陈列骨骼标本、断层标本、人体器官等1700多件,运用了3D解剖、VR等多项高新技术,是目前西北地区面积最大、馆藏标本最多、病理最全、数量最多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六研究所承建,是该所筛选确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甘肃唯一一个工业机器人示教基地,也是西北地区高职院校规模较大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中心。中国航天第十六研究所机器人事业部于2017年9月2日举行了挂牌仪式,确定为校企深度合作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及综合指标均优于省内同类院校,为培育专业特色,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二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拓展。2017年,在原有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临夏中医医院、靖煤集团总医院、兰州兰石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定西医院6个校外实习医院的基础上,又拓建了平凉市人民医院、庆阳市人民医院2家三甲医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六研究所、浙江宁波环球广电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舜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3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校外实习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到了15个。并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确保学生实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五)改革专业架构,加快培育办学特色

紧密结合实际,在专业设置上科学规划、严格把关、充分论证,扎扎实实做好新专业调研论证工作,确立了“以精准定位为原则,以充分就业为根本,以凸显特色为导向,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是改革专业结构。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专业及时做出调整。如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因生源不足、就业率低,采取了停止招生。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6〕23号 )和《甘肃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以“市场紧缺”为指导制订专业改革方案。体现了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了高职教育的服务功能与办学特色。

二是加强专业调研。紧密结合办学实际,科学规划、严格把关、充分论证,扎扎实实做好拟招生专业调研工作。为确保增设专业的合理性可行性,学院主要领导带队,率教务处及教学单位负责人10多次深入北京、上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考察职业教育,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六研究所等高新技术企业调研设置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的可行性。通过充分论证、专家评审,增设专业完全符合市场紧缺原则,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三是科学设置专业。在前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院申报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助产、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和药学5个拟招生增设专业,并与航天九院第十六研究所等高新企业签订了3项校企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等配套措施正全面推进落实,为增设专业招生工作提供了良好保障。

(六)加快推进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学院董事长和院长分别参加了在厦门和上海举办的民办院校举办者和甘肃省高职院校校长培训班,开拓了办学视野。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在省内民办院校率先制定了《法人治理实施办法》,明确了“董事会职责”和“院长责权”。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董事长和院长分工负责、协同决策的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了《学籍与学业成绩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教学计划管理办法》等10多项教学管理制度。特别对学生保留学籍等方面的监管环节做了重要调整,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教学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三是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制定了《举办时事讲座、论坛及社会科学报告会管理办法》《校园募捐管理办法》《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等15项管理制度,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节假日值班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管理标准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四是改革管理机构。在深入调研、充分借鉴的基础上,调整完善了院务委员会和学生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制定了《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增设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室、校企协同育人管理中心、教学计划管理科和实践教学指导科等10多个管理机构,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强化服务职能,全面加强办学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构建机构合理、职能协调、权责明确、精简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七)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2017年,学院千方百计稳定教师队伍,建立了各类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向高职称高学历优秀人才倾斜的保障措施。

首先,提高教职工的薪资待遇。按照人均800元的标准较大幅度提高了教职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普通教职工的薪酬待遇高于同类院校;其次,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多渠道引进、多机制选拔,2017年引进主要管理岗位和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30多人,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增设专业教师储备到位。2018年拟招生增设专业储备授课教师102人。根据校企深度合作协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由航天九院第十六研究所派出中级以上职称、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双师型”教师讲授,专业带头人由该所2名博士兼任。授课教师完全满足增设专业办学需要;第四,加强教师培训。通过教学督导“传、帮、带”作用和“公开示范课”“说课”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特别是新引进教师的业务培训,举行了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师德专题培训。2017年选送8名管理岗位和专人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举办的各类培训。与合作企业签署了教师培训协议,制定了专任教师企业培训计划,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过综合施策,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获得师生广泛好评。

(八)注重党的建设,做好群工团学工作

结合“两学一做”回头看教育活动,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院2017年工作要点。在调研其它高校的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作了调整优化,制定了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具体措施,通过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首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制定了《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安排意见》,举办了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在《兰州科院报》和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十九大系列专题”和“微观十九大” 专栏,开通了“十九大专题广播”,发布40多批次各类学习资料,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次,改革“两课”实践教学方式。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及2017~2018学年“两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以新思路新举措新目标推进两课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营造文化育人氛围。为有效落实学院“人文立教,内涵立学”的办学理念,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10月中旬,学院组建了“风雅颂”艺术团,加快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艺术团由院党委主导组建,在校师生共同参与,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举办了“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迎七一·颂党恩”“歌颂祖国”征文比赛和“歌国情·颂党恩,喜迎十九大”诗歌朗诵比赛及“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迎新文艺晚会,深受师生好评。

(九)强化安全管理,着力创建平安校园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教育部、公安部令第28号”等文件精神,学院领导直面学生诉求、化解底层矛盾,及时查掌监管实情,跟踪整改安全隐患。2017年,开展了多次校园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针对存在的安全下发整改通报,定期销账。2016年,学院投入专项资金完善消防设施,组织实施了2017级新生消防知识培训演练,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题教育,把保持校园安全稳定作为保障学院发展的重要屏障。着力营造“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氛围。

(十)优化服务设施,提高后勤保障水平

在日常服务保障工作中,后勤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学生服务上,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保障条件。暑假期间,学院投入100多万元,对大众餐厅实施了第二次明厨亮灶升级改造工程,有效整改了消防及各类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观;根据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有关要求,为加快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学院自筹300多万元实施了燃煤锅炉改气项目,今冬已投入使用;启动了资产清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设施设备出入库管理制度。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是党委隶属关系亟待理顺。学院党委组织关系至今未能与甘肃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对接,长期挂空挡带来一系列问题。党委在学院各级干部、党员和广大师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职能作用有待强化;二是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改革。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日常管理的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三是师资质量有待提高。围绕几大专业群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及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有待完善。“双师型”教师数量依然不足;四是专业发展不均衡。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新建专业配套保障措施有待跟进强化;五是基本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受招生计划不足和办学经费来源单一等因素影响,部分专业实训条件有待优化。图书馆、校园网等基本设施保障滞后。

三、改进措施

一是要要加强顶层设计。要紧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趋势,深入调研、认真谋划,修订制定学院“十三五”发展年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建设规划、基本条件建设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校办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发展目标及保障措施。

二是要加强党的建设。以省高校工委改革民办高校党委书记选派工作改革为契机,尽快理顺院党委隶属关系,改革党委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党务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

三是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制定科学的行政运行和人才培养工作改革方案,按照突出问题重点跟进、重点工作密切协作的要求,摸准实情、找准问题、对准矛盾,梳理影响管理质量的重点领域和共性问题制定改革方案,对于长线推进改革的事项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任务书,确保改革与学院发展整体同步推进。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坚持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同步提高,进一步完善各类管理岗位和专兼职教师引进标准。以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为抓手,探索建立中层干部和主要管理岗位人员竞聘上岗制度,为教学系部配备专职教学秘书,为教学中心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围绕医学类、机电工程类、管理类、服务类四大专业群建设,修订教师队伍五年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选拔及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落实教师岗前培训与外出培训交流工作,把培养学科及专业带头人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五是要积极培育专业特色。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优化专业课、公共课设置。紧紧围绕医学类、机电工程类、管理类、服务类四大专业群培育专业特色,推进专业改革,促进新建专业特长发展、错位发展。